close

2012/08/21 iSURVEY東方線上/李自若、李釧如

你是否曾經發現捷運站的燈箱廣告,多放上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條碼?或是也曾發現它出現在雜誌或是網頁的一角?而你又是否曾經試著拍攝這些條碼來取得折扣或是你想要的資訊?這個在最近漸漸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的小東西就是QR CodeQR CodeQuick Response的縮寫,是由日本人發明、一開始運用在倉儲系統上的二維條碼,其資訊儲存量是傳統條碼的好幾倍,而且沒有數字以及英文字母上的限制,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在許多行銷傳播溝通上,儼然成為一種趨勢。

2012081606
圖/Rosa

今天五月時統一超商也在實體店面推出直接以手機拍攝QR Code商品雜誌的行動消費,讓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實體店面無法陳列的商品,是目前為止台灣超商業者跨足行動購物的先例,此外統一超商也在信義區的阪急百貨擺放了一面QR Code商品牆,透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發現能夠整合虛實的QR Code,在台灣這個正逐漸起步的行動消費市場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但目前統一推出的這兩個QRCode行動消費活動,或許曾在一開始的時候吸引消費者因為好奇而駐足觀看或嘗試,但後來實際上的成效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消費者真正使用這種通路進行例行性購買?就目前筆者的觀察,這兩項行動消費的活動仍是宣傳廣告性質大於實際採購的功能,統一的案例並未像其效仿的韓國Homeplus案例那樣成功轉化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在這背後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QR Code的主流應用方式
上網率(E-ICP歷年資料)
2012081607   

根據資策會以及東方線上E-ICP的歷年資料顯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逐年上升以及行動上網頻率和時間的增加,帶動了行動廣告方面的成長,因為人們對於手機的高黏著性,透過手機就等於找到消費者,讓行動廣告以及其呈現方式越來越重要,其中QR Code就是一種很普遍的應用,但是到目前為止QR Code絕大部分還是被應用在資訊傳送方面,根據數位時代的報導2011年十大QR Code的主要用途仍然偏重於廣告資訊傳遞、折扣促銷等,雖然 QR Code的優勢並不僅只於此,但目前台灣市場對於QR Code在行動消費上的應用仍未非常廣泛。

還未深化的行動消費文化
比起網路發達的韓國,以及虛擬通路總營收已經超越實體店面的日本目前台灣使用行動購物的風氣並不鼎盛,而且大部分的使用者對於行動消費大多都有金流上的疑慮,例如行動上網刷卡付費不如固網穩定,以及行動消費資料安全性等,雖然台灣獨霸全球的便利商店密集度,為還不成熟的行動消費付費機制找到了出口,但因為不像日本、韓國已經培養、經營一段時間,擁有成熟的行動消費文化,所以目前台灣消費者的主要使用時機往往是在特別時刻、有特殊要求、而且手機裡有某樣商品的APP時才會使用行動消費(例如:交通工具票券),相對的要刺激消費者行動消費的動機,以及教育人們的行動消費習慣,也就相對困難。

2012081608  
資料來源:東方快線研究部

此外,根據東方快線四月的調查研究,比起一般產品以及服務的宣傳方式,消費者對於結合QR Code所推出的商品仍抱持著興趣,這可能是因為應用QR Code的訊息接觸模式,是以消費者為主動,而非處於單方面接收資訊的一方,在資訊溝通的管道上創造了互動的模式,讓消費者感到較深的涉入程度,而且因消費者身為主動的一方,QR Code的訊息較不易被認為是廣告,但也因為如此,當要求消費者明確的進一步「主動接觸」或「主動消費」時,就會需要提供更大的動機。

緊貼生活型態,回應需求的優勢
綜和上周所說的各種因素,若要突破此種特殊需要才主動接觸或消費行為的狀況,除了必須應用 QR Code的基本優勢:精簡消費者的搜尋、付費程序,讓手機使用者擁有更大的便利性之外,還必須結合生活型態、配合情境,刺激在身處於某種場合下的消費者,才能加強「主動消費」的動機。於是若能找出最合適的情境,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或引發動機的廣告,貼緊消費者的生活情境,讓他們主動接觸資訊,並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就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說服消費者,進而創造出更大的轉換率。

例如一大早在工作之前看個報紙、喝杯咖啡是許多上班族每天的例行公事,所以加拿大的Gulf News就曾與一家連鎖咖啡廳業者合作,將QR Code植入上班族一早看報喝咖啡的情境,在咖啡杯套印上每小時更新的頭條新聞以及其詳細版的QR Code連結,讓消費者把熱騰騰的新聞帶著走,這個活動讓Gulf news在的網站流量提昇,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配合通勤文化,更創造需求
另外,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尤其以居住在大城市、早出晚歸工時長且不方便、無法配合一般商家上下班時間的上班族以及從事服務業者,這樣的生活型態無疑的在智慧型手機逐漸發展普及之後,幫助了行動購物這種無限制時間地點消費形式的成長,並且更進而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例如人們越來越善於透過手機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例如: 等待、移動或是短暫的空閒時間)進行不同的消費。

最常被討論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韓國Homeplus在地鐵站創造的QR Code平面超市,讓上班通勤中的旅客,在等待的時間可以藉由拍攝商品廣告上的之後進行消費,並且於上午購買的商品會於傍晚下直接宅配到府。在這一個例子中,當然平面超市上展示的商品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例如:產品組合?生活提案內容?),以及背後的商務網站支援很重要,但單就生活型態而言,homeplus成功地配合上班通勤族著重效率的情境,在他們既定的動線上,開創了新的商機創造了新的消費者觸動點。

整體而言,QR Code不只精簡行動消費程序、打破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還能配合情境,融入生活型態,提高溝通效率,在不同的情境下回應或是創造需求,並且提高在這個逐漸成長的行動市場許多面向的便利性,但如何才能保持創新呢? 有幾個象限可供探索,既有消費者生活節奏與生活型態多面向深度洞察(可能來自如E-ICP母體生活型態資訊),行動消費者未滿足需求與當下情境行為的捕捉了解(來自電信商行動數據資料分析或田野觀察研究),有效刺激消費動機(來自行動消費者動機研究),透過消費者行為研究員對上述資訊的整合性解析,轉化成有驅動力的行動行銷方案,這成為當前行動行銷上最重要的課題。

arrow
arrow

    上班族的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